退场诗词巅峰对决:谁能直抵你内心深处的柔软?
编辑: 雅颂诗澜
100 次浏览
2024-12-11 09:59:37
一、《侠客行》——李白(事了拂衣去,深藏身与名)
赵客缦胡缨,吴钩霜雪明。
银鞍照白马,飒沓如流星。
十步杀一人,千里不留行。
事了拂衣去,深藏身与名。
闲过信陵饮,脱剑膝前横。
将炙啖朱亥,持觞劝侯嬴。
三杯吐然诺,五岳倒为轻。
眼花耳热后,意气素霓生。
救赵挥金槌,邯郸先震惊。
千秋二壮士,烜赫大梁城。
纵死侠骨香,不惭世上英。
谁能书阁下,白首太玄经。
- 李白写的这首《侠客行》可太有名了。诗里一开始就给我们描绘出一个超酷的侠客形象。你看,他戴着那种少数民族风格的帽子,拿着像霜雪一样明亮的弯刀,骑着白马,跑得那叫一个快,就跟流星似的。这几句把侠客的样子和他的潇洒劲儿一下子就写活了。“十步杀一人,千里不留行”,这可不光是说他武艺厉害,还让人觉得他特别有胆气。而“事了拂衣去,深藏身与名”,才是真正厉害的地方。侠客做完了该做的事,就拍拍衣服走人,一点都不贪图名声和好处。他还和历史上那些有名的侠客一样,重情重义,喝了几杯酒,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做到,比五岳还重呢。李白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侠客呢?其实啊,他自己就向往这种自由自在、不受拘束的生活。在那个时候,大家都被各种规矩管着,李白心里肯定不乐意。所以他就借着这个侠客,说出了自己的心声,这也是为什么这首诗能一直被大家喜欢的原因。

二、《别薛华》——王勃(无论去与住,俱是梦中人)
送送多穷路,遑遑独问津。
悲凉千里道,凄断百年身。
心事同漂泊,生涯共苦辛。
无论去与住,俱是梦中人。
- 王勃的这首诗,读起来就觉得心里沉甸甸的。开头“送送多穷路,遑遑独问津”,两个叠字用得特别好,让人感觉送别的路好像怎么也走不完,朋友一个人走,前路茫茫的。“悲凉千里道,凄断百年身”,这两句更是把那种悲伤的感觉放大了。不光是这一路凄凉,好像一辈子都要这么苦了。他和朋友呢,心里都在漂泊,生活也都不容易。最后“无论去与住,俱是梦中人”这句很妙。不管是走的还是留下的,都像是在做梦一样,命运好像不是自己能掌控的。王勃年纪轻轻就很有才华,可是他的命不好,老是碰壁。这首诗里,既有对朋友的不舍,也有他对自己人生的无奈和叹息。咱们读的时候,也能感受到那种离别的痛苦和对生活的迷茫。

三、《送柴侍御》——王昌龄(青山一道同云雨,明月何曾是两乡)
沅水通波接武冈,送君不觉有离伤。
青山一道同云雨,明月何曾是两乡。
- 王昌龄写的这首送别诗很不一样。“沅水通波接武冈,送君不觉有离伤”,他先告诉我们,沅水把这里和朋友要去的武冈连起来了,所以送朋友的时候,好像也没那么伤心。为什么呢?后面两句就说了,“青山一道同云雨,明月何曾是两乡”。你看,虽然我们不在一个地方,但是我们头上是同一片青山,同一片云雨,还有同一个月亮。这就是说,距离不是问题,我们的情谊不会因为分开而改变。在以前交通不方便、通信也难的时候,能有这样的想法很不容易。这诗让我们看到,友情这东西很强大,就算远在天边,只要心里有对方,就不会觉得孤单。

四、《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》——李白(飞蓬各自远,且尽手中杯)
醉别复几日,登临遍池台。
何时石门路,重有金樽开。
秋波落泗水,海色明徂徕。
飞蓬各自远,且尽手中杯。
- 这是李白送杜甫的诗。“醉别复几日,登临遍池台”,回忆了他们在一起喝酒玩乐、到处逛的日子,这些时光肯定很美好。“何时石门路,重有金樽开”,李白盼着以后还能在石门这儿再一起喝酒呢。他心里还是很期待和杜甫重逢的。“秋波落泗水,海色明徂徕”,写了当时的景色,泗水的水波,徂徕山的样子,用景色把离别的气氛烘托得更浓了。最后“飞蓬各自远,且尽手中杯”,把自己和杜甫比作飞蓬,到处飘,可他们也不抱怨,就把手里的酒喝完。李白就是这么洒脱,他和杜甫的友情也让人很羡慕。咱们读这诗,能感受到他们之间那种深厚的情谊,还有面对离别时的豁达。

五、《浪淘沙·把酒祝东风》——欧阳修(可惜明年花更好,知与谁同)
把酒祝东风,且共从容。垂杨紫陌洛城东。总是当时携手处,游遍芳丛。
聚散苦匆匆,此恨无穷。今年花胜去年红。可惜明年花更好,知与谁同?
- 欧阳修的这首词,是在洛阳城东故地重游的时候写的。“把酒祝东风,且共从容”,他对着东风喝酒,希望时间能慢点儿走,这样就能和朋友多待会儿。“垂杨紫陌洛城东。总是当时携手处,游遍芳丛”,看到以前和朋友一起玩的地方,都是回忆啊。可是“聚散苦匆匆,此恨无穷”,一下子又回到现实,感叹聚散太快,心里很遗憾。“今年花胜去年红。可惜明年花更好,知与谁同?”他看着花,想到今年的花比去年好看,可明年花更好的时候,朋友还在不在呢?用花开花落来写人事的变化,很巧妙。这词里既有对过去的怀念,又有对未来的担忧,还有对朋友的思念,咱们读着读着,也会跟着他一起感叹人生的无常。

这些退场诗各有各的好。李白的《侠客行》有那种侠客的豪迈,王勃的《别薛华》充满了悲苦,王昌龄的《送柴侍御》很豁达,李白的《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》洒脱又深情,欧阳修的《浪淘沙·把酒祝东风》细腻还带着对时光的思考。它们就像一把把钥匙,能打开我们心里不同的情感盒子。那你读了这些诗,有没有哪一首特别能打动你呢?是李白的自由奔放,王勃的深沉哀伤,王昌龄的乐观旷达,还是欧阳修的委婉含蓄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