股票股改是什么(“股改”——从“股权分置”到“同股同权”)
编辑: 哼伯=
100 次浏览
2025-03-30 10:08:11
1,股权分置。
证券市场发展初期,多数国有股、发行前的一些法人股和个人股采取处于不流通的搁置状态,形成了股权分置的情况。2004年底,上市公司7149亿股中非流通股占64%,其中有74%是国有股份。久而久之,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就形成了“同股不同权,同股不同利”局面。
2,流通与非流通。
流通股关注估价,非流通股关注净资产。利用“股权分置”,大股东们可以恶性圈钱,于是证券市场上一些市盈率过高、市场定位模糊的股票“汗牛充栋”。如2000年12月,某上市公司以每股46元的价格“溢价”增发了2000万股股票,增发后每股净资产由5.07元增加到6.72元,涨幅达30%,其后该公司股价一直下跌。
3,国有股减持。
国有股变现解决发展资金需求,开始触动股权分置问题。其中国有股减持就是对解决该问题的探索。1998年下半年到1999年上半年进行的国有股减持和2001年6月的《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》都给股改提供了历史经验。
4,“股改”。
2004年1月《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》提出“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”。并开始试点非流通股“分步上市”。截止2006年3月股改公司的比例已接近50%。
5,送股、分红。
股改之前某些控股股东很少考虑到流通股东也是公司股东,只有在再融资时才会想起流通股东。改革赋予流通股股东很大的话语权,非流通股东要想获得流通权,必须要支付对价,必须经过流通股东的同意。当时送股、分红、缩股、权证等成了大股东妥协的条件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