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首冷门宋词,漫道春光无限好

编辑: 慢慢失忆
100 次浏览
2024-10-01 10:27:36

南浦·春水

【宋】王沂孙

柳下碧粼粼,认曲尘乍生,色嫩如染。清溜满银塘,东风细、参差縠纹初遍。别君南浦,翠眉曾照波痕浅。再来涨绿迷旧处,添却残红几片。

葡萄过雨新痕,正拍拍轻鸥,翩翩小燕。帘影蘸楼阴,芳流去,应有泪珠千点。沧浪一舸,断魂重唱蘋花怨。采香幽径鸳鸯睡,谁道湔裙人远。

杨柳荫下,清澈碧色的水波荡成鳞状的波纹,看起来像曲尘刚生出来的颜色,嫩绿带黄,似乎是染成的一样。山石上溜下的清水溢满如银色的池塘,温和的春风徐徐拂过,整个池塘层层地吹起波纹。当年在南浦告别她的时候,翠眉映照在浅波之中,如今重来此处却是春水满溢之时,水面上又添上几片落花。

春水像澄澈的葡萄酒,水面上轻鸥拍打着翅膀,乳燕翩翩地飞翔。看到水中楼帘的倒影,想起那落入水中的千点相思泪。离人江上乘舟远行,令留在家中采白蘋于汀洲的人唱起相思的怨词:采蘋的幽泾边鸳鸯成双睡卧,旅行在外的人,有谁肯想着家中春水中洗裙裳的人呢?

王沂孙的这首词是吟咏春水之作。春水是让人迷恋的,唐代严维诗云“柳塘春水漫,花坞夕阳迟”,就是诗中名句。词人这首词写春水的美,也伴有深情的回忆和浓浓的相思。词的上片先写水的新春色泽和细细的波纹,引起别家时的回忆,写对离别妻子的思念;下片再展开眼前活泼清新的春水境界、春水画面。总体来说,词的上下片多是通过离情写春水,因此更感离情凄凄、悱恻缠绵。

全词无一字提春水,然而句句贴切春水,除了直接为春水涂色,如碧粼粼、曲尘、银塘、谷纹、葡萄新痕外,回忆处也都是春水画境,像翠眉照影、涨绿残红、采蘋、湔裙等也是回忆中春水的美好形象,而且充满生活画、风俗画的意味。词人笔下的大自然,能给人以美的感受,并且从多方面加以点染,又有美好的情愫,不愧为一首动人的“春之歌”。

浣溪沙·春日即事

【宋】刘辰翁

远远游蜂不记家。数行新柳自啼鸦。寻思旧事即天涯。

睡起有情和画卷,燕归无语傍人斜。晚风吹落小瓶花。

我漫步野外,忽然听到嗡嗡之声,原来是蜜蜂飞来。环顾四周,此处并没有花,游蜂远离家乡,竟然一点也不怀念,真是太无情了!几行柳树垂下绿色的柔条,几只鸦雀在树间啼鸣,激起我思念故乡的层层涟漪。离乡时的件件往事,此时回想起来,似乎发生在遥远的天边。

回到家中横躺在长椅上,随意观赏那幅心爱的画作,不一会迷迷糊糊地入睡了,可是萦绕梦魂的全是家乡的人、家乡的事、家乡的景。醒来后,连那幅画也毫无兴趣,随手卷起来,似乎觉得乡愁也一起卷进了画轴,梁间的燕子归来,在身旁斜掠着,也像有满腹的愁思,晚风吹来,窗前小瓶中养的几枝花也被无声地吹落了。

这首词的主旨是写思乡情怀,词中每句都是一个独立的意义单位,或景或事,似乎互不相涉,但经过巧妙的组合连缀,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日思乡图,而情理自在其中,耐人寻味。词的上片写旧事不堪寻忆;下片抒发美好事物不能青春常驻的怅惘之情。全词首尾四句写景,中间两句写人。所写为相思,却又不尽是相思,全词的情绪基调是淡淡的哀怨。

刘辰翁长期在外地做官,好多年没有回故乡庐陵,所以他常常怀念故乡的亲人、故乡的山水。这首词副题为“春日即事”,这是词人在某个春日里即景写下的小词,也是有别于《须溪词》中绝大部分作品沉郁悲凉的风格,在刘辰翁流传下来的三百多首词作中,如此婉约轻柔的词作的确不多。全词只有六句,每一句都可以作为一幅独立的画来看待,仿佛屏风上的风景图,每一帧都有其好处。而这些风景的风格又是如此统一相似:“游蜂”“新柳”“啼鸦”都是春日里极寻常的景物,“睡起”“无语”“吹落”又都是极淡雅的笔触。看似分离的一幅幅画面中蕴含着若断若续、若隐若现的情思。周颐评价此词:“以谓《须溪词》中之别调耳。”

虞美人·春晓

【宋‬】刘‬辰‬翁‬

轻衫倚望春晴稳,雨压青梅损。皱绡池影泛红蔫,看取断云来去、似炉烟。

愁春来暮仍愁暮,受却春寒无数。年来无地买花栽,向道明年花信、莫须来。

身着轻薄的春衫,盼望着春天的晴日能够平稳些,气温不要忽冷忽热,使人难以适应。春雨击打在树上,使正在生长的青梅也受到损伤。池塘里象皱绡一样的水面泛起红红的波纹,放眼望去,那远处的云朵来来去去仿佛是从炉灶里吹出的炊烟。

我很担心春天来得迟了些,又要经受那春寒料峭无休无止的漫长考验,因为今年没有地方买花来栽种,所以也许明年的花信就不会再来了啊!

刘辰翁曾因廷试时触犯权相贾似道受到排挤,后来到赣州的濂溪书院担任山长,应邀到江万里的幕府担任幕僚。元兵逼近临安以后,他赶到江南文天祥的幕府,参与抗元斗争。南宋灭亡以后,不少大臣都被元人掳去,刘辰翁逃往深山避难,誓不仕元,他忠于南宋的思想始终不渝,表现了很强的民族气节。此后他一直过着隐居著述的生活,以终其身。他以善评诗著称,诗文兼工,其词多涉时事,寄托遥深,为苏、辛一派的后继者。

除了这首《虞美人》,刘辰翁还用李后主韵写过两首《虞美人》,明里写梅花的姿态,实际上用李后主的词“春花秋月何时了”来表达心中的亡国之痛,表达了自己要像苏武那样,历经磨难,仍然忠心不改。

解佩令·春

【宋‬】蒋捷‬

春晴也好。春阴也好。著些儿、春雨越好。春雨如丝,绣出花枝红袅。怎禁他、孟婆合皂。

梅花风小。杏花风小。海棠风、蓦地寒峭。岁岁春光,被二十四风吹老。楝花风、尔且慢到。

睛日的春天也好,阴雨的春天也好,慢慢地就到来了。春雨更加可贵,细如游丝的绵绵春雨,绣出了花枝的姹紫嫣红与万千姿态,斜风吹来,仿佛罩上了黑色的篷盖。

梅花开的时候风很小,杏花开的时候风很小,海棠花开的时候风却很大,使人蓦地感到春寒料峭。年年岁岁的春光啊,都被这二十四时的风吹老了,楝树开花时的风儿,你且慢到来吧!

蒋捷的生卒年已经无法考证,他是南宋末年著名的词人,因为南宋灭亡后坚持隐居不仕,其气节为时人所重,人称“竹山先生”“樱桃进士”。他与周密、王沂孙、张炎并称“宋末四大家”,作品多抒发故国之思、山河之恸,风格多样,而以悲凉清俊、萧寥疏爽为主,尤以造语奇巧之作,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。

解‬语花‬

【宋‬】周‬密‬

晴丝罥蝶,暖蜜酣蜂,重檐卷春寂寂。雨萼烟梢,压阑干、花雨染衣红湿。金鞍误约,空极目、天涯草色。阆苑玉箫人去后,惟有莺知得。

余寒犹掩翠户,梁燕乍归,芳信未端的。浅薄东风,莫因循、轻把杏钿狼藉。尘侵锦瑟。残日绿窗春梦窄。睡起折花无意绪,斜倚秋千立。

晴好的日子,飞蝶被丝所缠绊,暖阳照耀下,蜂儿尽情地采花酿蜜,重重房檐卷起寂寥的春光。淅淅沥沥的春雨洗涤着花萼,那烟雨中的树梢斜压着阑干,花雨浅到身上把衣服沾湿并染成了红色。错过了纵马金鞍的预约,只能凭空远眺,望尽天涯芳草色。花苑中吹箫的玉人去了,只有那黄莺知道。

春寒料峭,乍暖还寒,还要掩上闺房的门。刚刚归来的燕子,带来春的消息。这浅薄的东风,不要像以往一样,把杏花吹打得狼藉,让灰尘侵染了锦瑟。傍晚时分在绿色纱窗的闺房内做着很短的春梦。醒来后攀折着花枝一点心情也没有,斜倚着空荡荡的秋千不知做什么才好。

《解语花》是一首古曲,它的音韵婉丽,曲谱还在但是歌词却失传了。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,周密赋词一首,他在词前的序言中写道:“羽调解语花,音韵婉丽,有谱而亡其辞。连日春晴,风景韶媚,芳思撩人,醉捻花枝,倚声成句。”

《宋史·周密传》中记载:“(周密)藏书万卷,居饶台榭,弁阳山水清峭,遇好景佳时,载酒肴浮扁舟,穷旦夕赋咏于其间。”周密的父亲周晋,时任衢州通判,曾在衢州的龟峰山上修建了啸咏堂,自号“啸翁”,并常邀诸多名士赏玩山水。身为贵家公子的周密,自小呼吸着绿水青山的芬芳。这些培养了他对大自然的终身热爱和优游娴雅的品质。他既是词人、是诗人、同时也是画家;既是喜交文友的好客者,也是游兴浓郁的墨客骚人。

拜星月慢

【宋‬】周‬密‬

腻叶阴清,孤花香冷,迤逦芳洲春换。薄酒孤吟,怅相如游倦。想人在、絮幕香帘凝望,误忍几许,烟樯风幔。芳草天涯,负华堂双燕。

记箫声、淡月梨花院。砑笺红、谩写东风怨。一夜落月啼鹃,唤四桥吟缆。荡归心、已过江南岸。清宵梦、远逐飞花乱。几千万缕垂杨,翦春愁不断。

细腻的叶片是那样的阴柔凄清,孤零的花朵在寂寥中发出冷冷的清香,绵延不绝的芳洲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迎来了春天。斟满一杯薄酒独自品赏,吟诵着寂寞的诗句,像司马相如一样厌倦了漫游令惆怅。想到佳人在柳絮飞扬的帘幕后面凝神张望,许多次错认了烟雾中的桅杆和风帆。芳草萋萋,远在海角天涯,辜负了华堂前比翼双飞的燕子。

还记得在那淡淡月光映照下开满梨花的庭院中传来清悠的箫声,在那粉红的香笺上,随意地书写着东风怨的辞章。一到夜深月落之后,便传来杜鹃的声声悲鸣,呼唤着在四桥泊缆处的吟咏。顷刻间,归心激荡,船儿已经飞过江南岸。夜里的清梦远远地追逐着零乱的飞花,那成千上万条垂柳剪不断、理还乱。

《拜月星慢》词前有一段小序:“郡僚间载酒相慰荐,长歌清釂,正尔供愁,客梦栩栩,已飞度四桥烟水外矣。醉余短弄,归日将大书之垂虹。”此词记载了癸亥春周密游历荆溪的一段经历。当时,他与友人们饮酒赋诗,长歌消愁,不觉醉意蒙蒙,酣然入睡,回家以后写下这首词。周密出身贵胄,又雅好山水,性情俊朗,因此他的交游非常广泛,可考证者不少于数十人,“名公臣卿下逮乡曲朋旧,不胜缕举”,特别与宋末临安江湖雅人和西湖吟社社友过从密切。

南柯子·春景

【宋‬】田‬为‬

梦怕愁时断,春从醉里回。凄凉怀抱向谁开。些子清明时候、被莺催。

柳外都成絮,栏边半是苔。多情帘燕独徘徊。依旧满身花雨、又归来。

词人害怕梦醒愁也醒,于是借酒浇愁,终日昏昏醉梦间,然而春天却从沉醉中悄悄地回来了。满腹的凄凉之情向谁诉说?在这清明时节,正是春光大好,可惜好景不长,又在莺声中匆匆而去。

窗外柳絮纷飞,栏杆边布满苔痕,只有多情的燕子,依然记得旧时的主人,带着一身花雨,又从远方归来,再次来到我的身边。

田为是大晟词人中影响较大的一位。据王灼《碧鸡漫志》载:“崇宁间,建大晟乐府,周美成作提举官。”后来由于万俟咏的大力推荐,田为也供职于大晟,成为周邦彦的僚属。当时,大晟府内聚集了以周邦彦为首的一大批词人,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,进一步促进了词的规范化,左右词的创作方向,影响了词坛的艺术风尚。田为在政和末年,充大晟府典乐,宣和元年任乐令。黄昇称赞他“工于乐府”,并说:“制撰官凡七,田亦供职大乐,众谓得人。”他创作了大量的慢词,今大都不传。他的词字句锤炼,妙于音韵,词风雅致,与万俟咏齐名,对南宋格律派词人影响颇深。

这首《南柯子》是一首抒写春愁的词作,春愁历来是中国古代文人说不尽的话题,词的上片写离情相思。通过写“梦”“春”“莺”,烘托出一个久别相思的氛围,使人倍觉凄凉。下片写久别盼归,通过写“柳”“栏”“燕”“雨”,进一步抒发了久候不见情人归来的相思情怀。整个词言情体物,穷极工巧。层次丰富,韵致无尽。王灼说:“田不伐才思与雅言抗行,不闻有恻艳”。

醉桃源·春景

【宋‬】严仁‬

拍堤春水蘸垂杨,水流花片香。弄花噆柳小鸳鸯,一双随一双。

帘半卷,露新妆,春衫是柳黄。倚阑看处背斜阳,风流暗断肠。

清清的河水高高涨起来了,轻轻地拍堤舐岸,岸边的杨柳轻拂着水面,仿佛蘸着春澜描画着春天,落红成阵,水面流芳泛彩,清香远播。小小的鸳鸯追逐着水面的花瓣,咬弄着抚水的柳叶,成双成对,追随不舍。

帘儿半卷,露出刚刚画上的新妆,你看她身着柳黄色的春衫,背对着西边的斜阳,独自倚在楼台的栏杆上,如此明媚的春光中形单影只,索寞兰闺,怎能不使风流蕴藉的她暗自断肠?

严仁与严羽、严参并称“邵武三严”,以善作小词著称。此词以如画之笔写春天景色和倚阑远眺的佳人,鲜洁雅丽,在文艺思想上可能受到严羽《沧浪诗话》的影响。词的上片写景,下片抒情,是词人常用的手法。但这首词的基调是轻快灵妙的,上片写落花流水,剔除了古典诗词中习见的伤感;下片写少妇登楼,也不着重表现伤怀念远。笔致轻灵,意境新颖。

这是一幅淑女赏春图,画面丰富、生动,内在含义则深。图中的女子背斜阳而倚栏杆,珠帘半卷,新妆乍露,纵目观赏眼前的一派春光。题为春景,实是春怨、春思、伤春。上片明丽轻快,恰是下片“帘半卷”慵懒、“背斜阳”幽悄、“暗断肠”伤情的缘由,不统一中正包含着协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