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戈尔在中国写的那3句诗何意?他咋知道林徽因徐志摩无法在一起
“得之,我幸;不得,我命,如此而已。”
这句话,是徐志摩在《致梁启超》中写的。 虽然徐志摩本人从未说过,这句话是说自己和林徽因的关系,但现代网友们多数这么认为。毕竟,徐志摩曾热烈地追求过林徽因。如今,徐志摩已经逝世90多年了,仍然有人在讨论着他们。
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他们之间的感情是令人羡慕的。虽然林徽因并没有接受过徐志摩,但两人并未就此疏远。甚至,徐志摩跟梁思成,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朋友关系。

他们和当时的很多文化人一样,会一起品诗论文,一起讨论天下事。1931年,徐志摩之所以会遇难,也是因为急着赶到北京,听林徽因的演讲。
但这样的两个人,怎么就没有在一起呢?对此,世人有种种猜测和讨论。其实关于这件事,有一个人一直看得很清楚,他就是:印度诺贝尔得主泰戈尔。
泰戈尔和徐志摩,算得上是忘年交了,两人之间一直保持联系。同时,林徽因也是泰戈尔很欣赏的女性之一,他曾在多个场合表达过对林徽因的欣赏。
1924年4月,泰戈尔受邀来到中国,引起了国内文坛的轰动。此后在华期间,因为徐志摩和林徽因都负责接待他,让他对两人之间的感情,有了更深的了解。

随后,泰戈尔在离华前,曾就此留下过一首仅3句的现代诗,如下:
《赠林》
天空的蔚蓝
爱上了大地的碧绿
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,唉!
诗名就叫《赠林》,摆明了就是写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事。泰戈尔写这首诗时,林徽因其实还没有拒绝徐志摩,也还没有跟梁思成结婚,为何他就能如此笃定两人不会有结果呢?
有些人推测:是不是因为泰戈尔不喜欢徐志摩,所以他会不会是故意这样写,希望影响林徽因的判断呢?
这种可能性是极小的。毕竟,论友谊,泰戈尔跟徐志摩的关系明显更好,后来他再来中国时,还曾住在徐志摩家里。

泰戈尔的真实想法,我们还是得从这首诗里找。泰戈尔在诗里明确说明了:他们二人一个是蔚蓝的天空,一个是碧绿的大地,就像两行平行线一样,永远不会真正在一起。就算偶尔他们之间会有那么一阵风吹过,也终究只会剩下一声叹息。
不是徐志摩不够有才,也不是林徽因对他不好,而是他们其实并不是一类人。徐志摩是个充满热情,很懂浪漫的大才子;而林徽因作为一个女建筑师,她的感情显然内敛得多。
有话老话叫“当事者迷,旁观者清”。泰戈尔在华期间,跟二人都接触后,很快就明白了这一点。于是,才会有这样一首诗。

或许是泰戈尔此诗的启发,亦或许是林徽因自己早就想明白了,最后的结果正如诗中所言。在两人都各自有家庭后,林徽因还曾说过这样一句话:
“他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,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,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。”
应该说,林徽因自己确实也看明白了。最后她的选择也证明:虽然当不成恋人,但他们之间的友谊从未改变。或许,这样就是最好的,不是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