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首醉美寒露诗词,可作朋友圈文案!秋风起,夜微凉,愿君无恙

编辑: 狐狸酒肆
100 次浏览
2024-12-23 09:07:54

本文图片除标注声明外,均来自百度|

秋风渐起,夜微凉,寒露节气悄然而至。

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,寒露标志着秋季的深入,天气由凉转寒,露水凝结成霜,万物逐渐进入冬藏的阶段。

在这样的时节里,古人的诗词中充满了对秋意浓、寒意生的细腻描绘与深情寄托。

今日,就让我们一同品味六首醉美的“寒露”诗词,它们不仅可作朋友圈文案,更能在寒凉的秋夜,温暖你我的心房。


一、《咏廿四气诗·寒露九月节》

——唐朝·元稹

原文:

寒露惊秋晚,朝看菊渐黄。

千家风扫叶,万里雁随阳。

化蛤悲群鸟,收田畏早霜。

因知松柏志,冬夏色苍苍。

赏析:

元稹的这首诗,以寒露为引,勾勒出一幅深秋的画卷。

首句“寒露惊秋晚”,直接点明时节,寒露的到来让人惊觉秋天已深。接着,“朝看菊渐黄”,以菊花渐黄为秋日的标志性景象,既描绘了自然之美,又隐含了时光流逝的感慨。

三、四句“千家风扫叶,万里雁随阳”,通过千家万户的风扫落叶和万里南飞的大雁,展现了秋日的萧瑟与壮阔。后两句则借化蛤悲群鸟、收田畏早霜的自然现象,表达了松柏不畏严寒、四季常青的坚韧之志,寄托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赞美。

背景信息:

寒露时节,太阳直射点南移,冷空气活动频繁,气温逐渐下降,露水凝结成霜,万物开始进入收藏状态。

此时,南岭及以北地区已进入深秋,东北地区更是进入深秋甚至初冬,而西北地区则可能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。

在这样的季节背景下,元稹的这首诗更显得应景而富有深意。




二、《秋怀三十六首·寒露缀衰草》

——宋朝·邵雍

原文:

寒露缀衰草,凄风摇晚林。

鸟声上复下,天气晴还阴。

节改一时事,人怀千古心。

谁云子期死,举世无知音。

赏析:

邵雍的这首诗,以寒露时节的景物入手,表达了诗人对时令更迭、人生无常的感慨。

首句“寒露缀衰草”,描绘了寒露时节草木凋零的景象,透露出一种凄清之美。接着,“凄风摇晚林”,通过凄风摇动晚林的描写,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萧瑟氛围。

三、四句“鸟声上复下,天气晴还阴”,通过鸟声和天气的变化,反映了自然界中的瞬息万变,也暗喻了人生的起伏不定。

最后两句则借伯牙子期的典故,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深深忧虑和无奈。

背景信息:

寒露时节,不仅是自然界中万物凋零的时期,也是人们情感最为敏感的时候。

邵雍的这首诗,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。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,抒发了自己对人生、对情感的独特感悟。




三、《寒露日阻风雨左里诗》

——宋朝·曹彦约

原文:

久谓热当雨,兹来归近家。

露寒迟应节,天变勇飞沙。

瓮白应浮酒,篱黄可著花。

一江三十里,直欲问仙槎。

赏析:

曹彦约的这首诗,以寒露日的风雨为背景,展现了诗人归家途中的所见所感。

首句“久谓热当雨”,通过对比之前的炎热与现在的风雨,表达了对天气变化的期待和惊喜。接着,“露寒迟应节,天变勇飞沙”,直接点明了寒露时节的天气特点:露水寒冷且迟来,天空变幻莫测,飞沙走石。然而,这样的天气并没有让诗人感到沮丧,反而激发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。

三、四句“瓮白应浮酒,篱黄可著花”,通过描绘家中即将浮酒的白瓮和篱笆上即将绽放的黄花,展现了一幅温馨而美好的画面,寄托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。

背景信息:

寒露时节,冷空气南下频繁,气温下降明显,天气多变。

曹彦约在这样的天气中归家,心中充满了对家的思念和对生活的向往。他的这首诗,正是这种情感的真实写照。




四、《嘉定巳巳立秋得膈上疾近寒露乃小愈》系列(节选)

——不详(一说是宋陆游)

原文节选:

一枕鸟声残晓梦,半窗竹影弄新晴。

屏深室暖秋垂老,粥美蔬香疾渐平。

粥香可爱贫方觉,睡味无穷老始知。

要识放翁真受用,大冠长剑只成痴。

赏析:

这一系列诗作虽然作者不详,但通过对寒露时节生活细节的描绘,展现了诗人病愈后的喜悦和对生活的感悟。

首句“一枕鸟声残晓梦”,通过鸟声的清脆和晓梦的残存,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。接着,“半窗竹影弄新晴”,通过竹影在新晴的映照下摇曳生姿的描写,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宁静美好的感觉。

后两句则通过“粥美蔬香疾渐平”和“粥香可爱贫方觉”的描写,表达了诗人病愈后对简单生活的珍惜和满足。

最后两句则借放翁(陆游)的典故,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真实生活的向往。

背景信息:

这一系列诗作可能是诗人在寒露时节病愈后所作,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病愈后的生活状态和心情变化。

寒露时节,天气转寒,人们更容易感受到身体的脆弱和生活的艰辛,但正是这样的时节,也让人们更加珍惜健康和平凡生活的美好。




五、《月令七十二候诗·九月寒露节三候·其四十九·鸿雁来宾》

——不详

原文:

先后飞来本不伦,先呼曰主后呼宾。

此迟彼速亦何定,立字安名有底真。

归计原期天以外,旅栖权借水之滨。

木兰嘉客随围后,都效劬劳称雁臣。

赏析:

这首诗以鸿雁南飞为题材,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,展现了寒露时节自然界中的生机与和谐。

首句“先后飞来本不伦,先呼曰主后呼宾”,通过鸿雁飞来的先后顺序和称呼的不同,揭示了自然界中的秩序和规律。

接着,“此迟彼速亦何定,立字安名有底真”,进一步探讨了自然界中万物生长的随机性和命名的真实性。

后两句则通过鸿雁归途的艰辛和它们在水边栖息的情景,赞美了它们勤劳和忠诚的品质。整首诗以鸿雁为线索,贯穿了自然界的和谐与人类的情感寄托。

背景信息:

在古代,鸿雁南飞被视为秋天的象征之一。

寒露时节,正是最后一批大雁大举南迁的时候。这些大雁或结伴而行,或独自飞翔,它们不畏艰难、勇往直前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古人。

因此,在古代诗词中,鸿雁常常被用来寄托人们的思乡之情和对远方的向往。




六、《即事·薄薄轻轻寒露雨》

——宋朝·俞桂

原文:

薄薄轻轻寒露雨,

微微飒飒早秋风。

小舟办了松江去,

占取三高作钓翁。

赏析:

俞桂的这首诗以寒露时节的雨景为背景,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、归隐自然的生活态度。

首句“薄薄轻轻寒露雨”,通过描绘寒露时节的细雨绵绵、轻柔细腻的特点,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。

接着,“微微飒飒早秋风”,通过早秋微风的吹拂和落叶的飒飒声,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清新脱俗的感觉。

后两句则通过“小舟办了松江去,占取三高作钓翁”的描写,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他渴望驾一叶小舟,在松江之上垂钓为乐,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纷扰,过上一种宁静而自由的生活。

背景信息:

寒露时节,气温逐渐下降,雨水也变得稀少而珍贵。

在这样的时节里,人们更容易感受到自然界的宁静和美好。

俞桂的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。他通过对寒露时节雨景的描绘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,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