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要有过冷度(过冷度有什么用?)

编辑: 制冷与空调技术资料库
100 次浏览
2025-05-03 05:22:34

1、过冷度

过冷度的定义是在一定压力下,液体的实际温度低于该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时,两者之间的差值即为过冷度。这意味着,对于一种特定的物质,在给定的压力条件下,如果它的温度被降低到低于其饱和温度(即它开始凝固或保持饱和液态的温度),那么这个额外的低温差就被称作过冷度。


在制冷机中,使从冷凝器出来的液体带有过冷度确实是有益的。其主要好处包括:


2、降低制冷剂过冷度常用的方法

为了提高制冷剂的过冷度,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降温法(如冷却水降温、经济器降温或采用外部冷源降温)和增压法,本文讨论冷却水降温法。

冷却降温法:冷却水降温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,尤其是在水冷式冷凝器中。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完成冷凝后,在冷凝器下部继续被冷却水进一步冷却,使得离开冷凝器时的温度低于饱和温度。这种方法对进出冷凝器的冷却水温差有一定的要求,通常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的设计温差约为5摄氏度。然而,冷却水温差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获取理想的过冷度。

冷却水降温温差过大/过小的影响

冷却水温差过小


冷却水温差过大

冷却水温差大,同时冷凝压力会升高,增加机制功耗,冷却水温差过大通常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: